人力车有很多种,比如架子车、自行车等,只要以人力驱动的都叫人力车,黄包车是其中一种。黄包车,是一种用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工具,为引人注目,招徕生意,车身涂黄漆,故名黄包车。随着人力手拉黄包车的逐步淘汰,现今在社会上流动最多的就是人力三轮黄包车,以人力脚踩为动力,这样比以前拉黄包车的更为省力,其速度也有一定改善。

玻璃钢雕塑,拉黄包车人物雕塑,民俗文化雕塑

玻璃钢雕塑,拉黄包车人物雕塑,民俗文化雕塑


  “黄包车代表着一种传统,看上去古朴,而且乘坐方便,对景区尤其是西湖等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景区来说,是种蛮适合的交通工具。在日本,很多景区就有这种黄包车存在,而且秩序井然。

黄包车雕塑,人物雕像,园林景观雕塑

黄包车雕塑,人物雕像,园林景观雕塑


  一提到黄包车,想必很多人会想到老舍先生笔下的骆驼祥子,不过那是老北京的黄包车车夫的故事,我们今天聊的话题是老上海的黄包车。其实大家在很多历史剧中,都能看到黄包车的身影,它所扮演的角色就如现在的出租车,滴滴的角色。

玻璃钢雕塑,民俗文化铜雕,广场景观雕塑

玻璃钢雕塑,民俗文化铜雕,广场景观雕塑


  在这之前,笔者先给各位读者讲讲黄包车的由来。黄包车最早出现于19世纪的70年代,是一种用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工具。它又名“东洋车”,从名字我们就能分析出黄包车的产地是日本。那么它是怎么来到上海这个地界的呢?这还得从一个法国人说起,此人名叫梅纳,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他看到了黄包车的便利性和实用性,就在当时清朝的同治12年向上海的法租界公董局申请使用黄包车的权限,并得到了批准,所以在同治13年的时候,黄包车从日本引进到了上海。当时具体的引进的黄包车数量大约有三百多辆,这个法国人扮演的角色就像一个出租车老板一样。

玻璃钢黄包车雕塑,雕塑制作厂家,人物雕塑

玻璃钢黄包车雕塑,雕塑制作厂家,人物雕塑


  法国人梅纳引进了三百多辆东洋车到上海,按理说应该大发一笔横财,因为我们知道在这之前,老上海的交通工具一般就是所谓的马车、牛车等,实际上在大街上这种老式的交通工具并不方便,反而这种人力车更适合城市复杂的街道与小巷子。但是这种人力车从日本引进过来后,却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并且导致这个看似精明的法国商人的破产。读到这,您肯定觉得很纳闷,其实原因很简单,梅纳雇的人就不是本地上海人,而是外国人(日本人居多),语言是不通的,路况肯定也没本地人熟悉,而且早先的这种东洋车很大,可以乘坐两个人,但是当时的路却没有那么宽无法容纳这种大型的人力车通行,这也导致了人力车之间的剐蹭和交通事故的频发,所以新事物的到来得适应本地环境,虽然黄包车的先行者破产了,但是这种新式的交通工具并没有“死”,而是得到了改进。

黄包车雕塑,人物雕塑,雕塑制作厂家

黄包车雕塑,人物雕塑,雕塑制作厂家


  那么改进在哪里呢?一方面黄包车变小了,由原来的可以乘坐两个人变为一个人,这样交通事故也减少了,另一方面拉车的人也换成了熟悉上海的本地人,减少了语言的障碍,也少了很多误会。黄包车也真成了“黄包车”,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早先的这种“东洋车”的颜色是铁皮的,不是黄色的,后来改进以后车身被漆成了“黄色”,所以这才被叫做黄包车,原来老上海人管这种“东洋车”叫“腕车”,因为是手动拉车嘛。

玻璃钢雕塑,民俗文化主题雕塑,黄包车雕塑

玻璃钢雕塑,民俗文化主题雕塑,黄包车雕塑


  经过改进后,黄包车在租借可谓是风靡一时,原来的300辆到了鼎盛时期(抗战前夕)急速扩张到八万辆,车夫呢也有将近小二十万人,这个规模是不是很大。

玻璃钢雕塑,民俗文化雕塑,拉黄包车雕塑

玻璃钢雕塑,民俗文化雕塑,拉黄包车雕塑


  最早发明黄包车的是一个英国牧师培利先生,但培利先生的“天才”发明在欧洲却毫无用处,高傲的欧洲人自然不会乐意去做都会的人马。可是在人力资源过剩的东方,黄包车却是得其所哉。1873年,黄包车从日本传入上海,故又名东洋车。初期的黄包车两轮高大,木制,外裹铁皮,拉行时甚为颠簸,且易损伤路面,曾遭到工部局的干涉。后改为钢丝橡胶轮,车行更平稳,拉起来也较省力。当时的黄包车须安装铜喇叭、脚铃和车灯,夏天有帆布防雨篷,冬天则挂棉暖篷,考究一点的,在车厢和车把上还镶有细铜花活。

拉黄包车雕塑,人物雕像,园林景观铜雕

拉黄包车雕塑,人物雕像,园林景观铜雕


  虽然当时的上海已有汽车、电车等较先进的交通工具,但黄包车仍然是都市交通的主要工具。这一方面是因为坐黄包车可免去挤电车的拥塞之苦,而更主要的是当时黄包车数量非常之多,随处可见,乘坐很方便,而且价钱极其低廉,拉很长一段路,也只需20个铜子。尽管多如牛毛的黄包车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一些麻烦,但租界当局却无意取缔,那是因为黄包车的存在既可以免去城市交通上的大笔投资,又能使租界当局坐收渔利。按当时规定,每辆车都需有照会,每张照会照例得交纳照会费,仅此一项,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每年就可坐收60万两银子。

民俗文化雕塑,拉黄包车雕塑,人物雕像

民俗文化雕塑,拉黄包车雕塑,人物雕像


  最苦的当然是拉黄包车的,他们都是从农村出来的穷人,每天赤着脚奔跑在马路上,风刀霜剑,昼夜不息,异常辛苦,然而所得却甚微。一辆黄包车每天需向车主交纳0.85元租金,却只能租用从下午3时到次日凌晨5时14个小时,从凌晨5时到下午3时的时段是租给另一个车夫的,需另外交付0.85元租金。扣除租金,一个黄包车夫每月的平均收入大概在12元左右,这点微薄的收入却是以健康为代价的。长期没日没夜地奔跑在都市中,黄包车夫的心肺都遭到了极大损害,许多车夫拉不上几年,就劳萃而死。

玻璃钢雕塑,人物雕像,园林景观雕塑

玻璃钢雕塑,人物雕像,园林景观雕塑


  抗战胜利后,随着三轮车的出现,黄包车渐渐退出了历史。1945年12月,上海的美国兵发起了一次黄包车皇后竞赛,每辆黄包车载一位小姐,从三马路(今汉口路)外滩出发,自东向西,经南京路折入陕西北路,终于陕西南路。结果获得第一名的仅以20分钟跑完了全程,这个速度大概不输于今天的的士了吧。这场闹剧也许算得是黄包车70年历史中最露脸的一刻了,然而又有几人能体会到这惊人的成绩中所饱含的黄包车夫的血泪心酸呢?

黄包车雕塑,人物雕塑,园林景观雕像

黄包车雕塑,人物雕塑,园林景观雕像


  从这儿我们也看出很多新事物引进过来需要一个“本土化“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适应,这么一个行当没想到有这么多历史故事可以写,也是很有趣,可见只要你细心留意,历史就在您的身边。

首页|关于汉博|雕塑系列|新闻资讯|案例展示|营销网络|人才招聘|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曲阳县汉博雕塑有限公司 2013-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12-4319166 手机:13722288210 13693196088 联系人:杨经理
技术支持:汉博人物/像雕塑 冀ICP备14003853号-2